
青山江海滨浴场是武汉首个“河、海、城”三位一体的城市公园。图片提供:吴国祥《每日扬子区域影像营》
今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将推动城市更新定位为当前和未来城市工程的重要抓手。
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和有机体,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和历史的过程。城市更新绝不是“拆旧建新”那么简单;相反,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计划的项目。
我们维护城市的“鼻子”,并始终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武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推动城市更新,解决急难忧忧的问题。
在江岸区谢昌里社区,88岁的孙凤兰在楼下悠闲地享受着日光浴。我们为区域内23个单元安装了19部电梯,解决了小区上下车难的问题。老年人。 “这背后是一个漫长的公众咨询、融资和项目协调的过程。”社区负责人坦言。
在汉阳区池银东园社区,这个“考验”更为具体。在这个约有10,000人的前社区,停车和交通问题曾经非常突出。 2023年,社区计划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停车楼。居民现在可以停车,让回家变得更容易。
然而,停车楼的建设并不容易。 “一开始,一些居民非常抵触,认为拆除部分公共绿地不合理。”市委书记徐辉表示,区委领导多次上门解释,让事情变得简单。居民们看到新规划提供了更多的绿化和活动空间后,逐渐从反对转为支持。
停车楼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 X吴辉感叹:“城市更新不仅考验资金和技术,更考验耐心、协调和创新能力。”
今年5月,青山区新三桥街21丁目地区的专项试点项目顺利完成。 100多个家庭很快就能返回新家。
这里的房子比较老旧,存在安全隐患。邻居们不等就主动拆除工地。然而,他们重建了它,并自愿组建了住房合作社,开辟了一条邻里倡议、行政支持和企业行动的新道路。
“我们设计了七种类型的公寓,满足居民的需求。即使是4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也能实现‘南北通透’,这在商业地产市场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该项目总建筑师吴晨认为,“人民的城市是人民建造的”,城市更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持续创新的理念。
如果说地面升级是“正面”,那么地下工程就是“里子”,其升级难度与地面工程一样。
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四康街曾是一条充满污水的“扰民路”。日前,排水管网修复工作顺利完成。 “施工只用了20天左右,但准备工作却花了很长时间。”当地水务局一位代表表示,地下管网信息不全、施工时需要水电等多部门协调、“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都是“隐形问题”。
在硚口区,汉西一路已被围堵,地下管网升级改造施工工作已持续至少六个月。这种痛苦是城市复兴所必需的。
“城市更新从来都不是城规院官员认为,更深层次的挑战是如何实施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来满足公众的需求。
城市更新一方面为人们创造生计,另一方面推动发展。武汉不断探索如何扭转休眠的“旧空间”,我处在可以产生新动能的“沃土”上。
10月27日,人工智能培训班在汉江人工智能产业园举行。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就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到2024年底,原厂区将转型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44亩创业区将“一开就满”。
“从整体规划、资金投入到行业定位,每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公园官员都说成功的招商引资是第一步。他表示,真正的挑战是长期的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
同样,投资2.2亿元改造的武钢云谷606,在保留工业遗迹的同时,引进了40家新企业,成为综艺节目的热门拍摄地。但市场的长期运行效率和产业集聚效应尚待证明。
小龟山金融文化园区的变化同样引人注目。这座占地67,000平方米的公园被誉为“独一无二”的成功。工业用地巧妙改造成集城市园区、金融机构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四年累计税收突破13亿元。很多参观者和专家都非常关心这一模式如何复制和推广。
与旧工业区相比,历史街区改造更为复杂,维修和基础设施改进的成本通常比新项目高出几倍。
咸安坊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石库门建筑之一。武汉市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进行改造。项目开始时的估计表明,翻新旧建筑的成本可能是建造新房成本的三倍以上。
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敦化林历史文化区保留了50多个世纪的古建筑,同时拓展了商业业态。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一位有文化、有创意的店主指出:“老建筑吸引游客,新业态维系消费。”
如何避免业态同质化导致“千篇一律”?延庆里改造带来新气象迪斯。通过引入众多“一条田、一个产品”的非标业态,打造“处处有惊喜”的消费体验,探索特色历史街区的活化之路。
“要将旧空间变成城市瑰宝,我们需要考虑到开发的规划设计。”市住建办一位负责人表示:“老工厂、历史街区的复兴不能再走‘盆景式’的复兴之路。”真正的城市更新,需要超越单个项目的成功,着眼于优化城市整体功能、激发发展动力。 “城市更新是基于长远发展的重要变革,需要规划。”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转变;这是城市和环境的重塑。它触及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重新吞噬城市。这是一个使用城市法规的强大工具推动城市发展实践变革,并利用城市发展实践变革带动经济发展实践变革。
今年9月,汉正街新安九里片区改造方案初步确定,旨在通过保留街巷肌理,推动片区提升,不进行大规模拆迁和建设。
“如何因地制宜推进‘老’产业高端化,有效改善鱼龙混杂的区域环境,将是转型的核心挑战。”武汉市规划院规划师朱廷文坦言,从“撕毁重新开始”到“更高的工匠精神”的转变,意味着更复杂的利益对齐和更精细的治理能力的下降。
将您的治理方法从被动升级为主动。
当你进入武汉城市控制运行中心时,你会看到无数的数据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悄无声息地流动。无人机实时发送图像。江汉路步行街的人流密度、长江大桥的实时车流量等,都被转化为心率。 “在一个屏幕上查看整个区域,在一个网络上管理整个城市。”只需点击鼠标,值班工程师就向记者展示了这个连接297架无人机的“城市大脑”的工作原理。
这个智能系统正在改变武汉的治理方式。不久前,系统利用实时图像识别出黄鹤楼脚下的一批共享单车,并提前派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清理,避免潜在的交通拥堵。
更新开发理念,将工业码头变身环保客厅。
在青山江滩,新人在“最美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它曾经是一个工业码头上机械轰鸣。目前,绿化率已达80%,每年为城市提供碳汇724吨。 “我决定在这里领证,因为我见证了武汉的变化。”新郎赵先生说。
动力发动机的开发将得到更重大的更新。
今年9月2日,东湖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关山街道片区作为城市更新重点,围绕关山街道华中科技大学打造创新发展带。你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城市更新,打造“上创业、下生活”的新生态。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通过物理空间的深度优化,促进“政、产、学、研、融、服务”等创新要素的充分融合。
“将这个计划变成现实成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群,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社区,不可能一蹴而就。”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克服挑战的道路,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后面。
(阳江五通报记者 刘晨伟)